2024年11月28日 | 來源:康奈集團 | 閱讀量:1574
鄭秀康(1947年3月8日-2022年4月20日),男,浙江溫州市人,溫州企業家,康奈集團創始人、原董事長,具有高級經營師、高級制鞋工藝師職稱。生前任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浙江省皮革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溫州鞋革協會終生名譽會長、意大利(中國)鞋業商會名譽會長。曾獲“中國鞋業大王”稱號。
2022年4月20日凌晨3時55分,鄭秀康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6歲。
人物經歷
草根創業
1946年3月8日,鄭秀康在瑞安出生。
1960年8月,成為溫州市通用機械廠正式工人,在廠里夜校學習文化。
1979年,33歲的鄭秀康響應改革開放的號召,下海開始學做鞋。
1980年,創辦金象皮鞋作坊
1985年,注冊了鴻盛商標,鴻盛皮鞋很快進入了杭州、上海等大城市。
1989年,他又踏上了被譽為世界鞋都的意大利,朋友向他介紹的情況使他發現,制鞋這種勞動密集型行業正在發生戰略性轉移,六七十年代鞋業轉向韓國和我國臺灣,中國內地正在成為鞋業發展的下一個目標,他看到了中國鞋業的機遇和希望。他下定決心,要改變中國制鞋現狀,修筑一座以質量為基礎的現代化鞋業長城。
1989年春,他皮鞋廠改名為長城鞋業公司。
中國鞋王
1990年,鄭秀康投入120多萬元著手搞技改,創出了溫州第一條機械化流水線。技術改造后,由兩個人全手工造一雙鞋,變為280道工序造一雙鞋;由低檔產品為主轉為生產高檔皮鞋,與國際接軌。
1992年,鄭秀康注冊康奈商標,寓意“昂起頭誠信做人,埋下頭認真做事”,“健康發展,其奈我何”的精神。
注冊“康奈”商標是鄭秀康1991年提出來的。他說企業和人一樣要有精神,商標要能反映企業的精神風貌,于是委托廣告公司創作了一個昂首挺胸、為溫州鞋正名的人頭像,取名“長城”。為了能加快注冊的速度,鄭秀康于1991年親自到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去辦理注冊手續。結果人頭像注冊通過了,“長城”卻早被別人注冊了。后來國家商標局的一個處長說,我給你取,就叫“康奈”吧。“康”字當頭,寓意“健康發展”。“奈”字,你不要看成是“無可奈何”的“奈”,而要看成是“其奈我何”的“奈”。“康奈”的意思就是“健康發展,其奈我何”,也恰好為溫州鞋正名。“康奈”商標由此敲定。
1993年,研發生產大利萊皮鞋,成為中國高端皮鞋的標桿。
鄭秀康在產品開發上有一個鮮明的理念,他說我們產品研發不能只停留在中低檔市場,要向高端發展,要向意大利學習。在這種戰略思想的指導下1992年開始進行國內外市場調研,并不斷的完善設計和制作工藝及原材料的收集,先后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技術攻關1993年高檔歐版男鞋“大利萊”開始批量生產。這種鞋版工藝難度大,機械化要求程度高,鄭秀康充分發揮自身機械化專業水平的技能,在企業現有機械裝備的水平上進一步引進意大利裝備,并親自動手研制工裝夾具和部分配套設備,終于攻克了高檔歐版皮鞋制造的技術難關。當時上海制造的皮鞋零售價每雙不超過100元,而康奈的高檔皮鞋零售價每雙卻達到400元以上,且供不應求。
1993年,溫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質量立市”戰略。也就是在那一年,康奈榮獲“中國十大鞋業大王”,為溫州“質量立市”打響第一炮。鄭秀康為浙江鞋業摘取了第一個“中國鞋業大王”的稱號,結束一線城市大商場“本店沒有溫州鞋”的歷史;北京王府井、西單商場、上海第一百貨等打出橫幅,歡迎中國十大鞋王進店。康奈成為第一家進駐全國商場的溫州皮鞋。
1996年,創辦康奈品牌連鎖專賣店
1996年,他為溫州鞋業獲取了第一個“真皮鞋王”的桂冠。
1999年,榮獲浙江鞋業第一塊“中國馳名商標”的金牌。
2007年榮獲中國鞋業界第一個全國質量獎
2009年榮獲溫州市市長質量獎
2010年榮獲浙江省政府質量獎
2018年,鄭秀康榮獲“溫州改革開放40年重大影響力企業家”稱號。
走向國際
1993年,康奈已經成功突破了高端皮鞋的制造技術,開始批量生產,大受國內市場歡迎。而此時,鄭秀康想到了要內外貿并舉,于是在1998年開始成立外貿部。鄭秀康在拓展國際市場的第一招就是把產品定位于高端,來滿足歐美消費者的需求,從而避開低端市場的競爭,并于2001年內在法國、意大利等國設立康奈品牌專賣店。
在鄭秀康的主導下,康奈成為國內最早一批“走出去”的中國鞋類品牌之一。
1998年,中國皮革行業協會提出“爭創3-5個國際知名品牌”,當時,在北京召開的“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座談會”上,鄭秀康作為民營企業代表發言。
2001年1月18日,康奈第一家海外專賣店在法國巴黎第十九區繁華鬧市區開業,這是中國皮鞋在國外開設的首家專賣店。同年,康奈相繼在美國的紐約和意大利羅馬開出專賣店,且每雙皮鞋零售價超過60美元。
入世后,技術性壁壘由于合法性和隱蔽性,己成為我國商品出口的主要障礙,作為中國鞋業的領軍企業,鄭秀康具有極富前瞻性的戰略思考,他認為“我們必須要建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機構并要與國際專業機構接軌,最終才能實現與國際知名品牌鞋企同步前行!”。
2001年,康奈成為英國鞋類與聯合貿易商研究協會——SATRA的成員。加入SATRA,使康奈在保證產品具有國際水準的品質上有了穩定的技術支持。
2004年8月,康奈斥資千萬元與全球鞋類權威論證機構英國沙雀(satra)共建實驗室,以使自己步入發達國家鞋類技術標準制定者之列。鄭秀康“反客為主”爭得技術標準的制定權的思路因此獲得肯定。此后,國內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方式,在很多行業中流行開來。
2004年,溫州鞋業“出海”一度遭遇重大挫折。當年9月16日,西班牙埃爾切市爆發“燒鞋風波”。中國鞋企一面積極反思,一面主動地與西班牙鞋界積極溝通。鄭秀康提出:“一方面我們要學習當地的法律和法規,了解當地的文化和習俗,積極融入當地社會中去,另一方面,我們雙方鞋界應該相互合作,尋求共贏。”
2006年初,鄭秀康作為中方代表之一與西班牙埃爾切市鞋業協會會長安東尼奧等人共同簽署《溫州宣言》,提出雙方加強合作,不定期安排企業進行互訪、考察、學習,共同組織成立研發設計中心,共同創立新的品牌。
2006年,康奈還在俄羅斯打造經濟貿易合作區。行業內不少人認為,鄭秀康對溫州鞋業“走出去”,打響溫州“中國鞋都”名號作出了很大貢獻。
傳承賡續
“事事超前,敢于領先”,康奈在二代接班上也做到了這一點。早在2010年,康奈創立30周年之際,時年63歲的鄭秀康就啟動了青藍接力“基業長青計劃”,布局二代接班,將兒子鄭萊毅與女兒鄭萊莉推上前臺,自己則逐漸退居幕后。
實際上,鄭秀康對接班問題的思考,還可以再往前追溯。在鄭秀康的艱難創業期,幾乎伴隨著一對子女的成長,對二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很早就注意對二代獨立精神的培養。在他的建議下,女兒鄭萊莉選擇就讀天津財經學院國際會計專業,兒子鄭萊毅則赴英國德蒙福特大學主修鞋類設計。這為今后管理企業、賡續事業打下了基礎,也決定了康奈的代際傳承更為順暢。
正如鄭秀康所期盼的一樣,鄭家姐弟二人在學成之后,都選擇了回歸康奈,從車間基層做起,熟悉每一道制鞋工藝,發揮了二人各自專長,實現“1+1>2”的愿望,用年輕人的拼勁闖勁為康親注入了青春活力,贏得了黃金發展期。在這期間,姐弟二人對康奈以及父輩精神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姐弟對父親大多以職務稱呼,談論的大多是工作,思考的是如何共同將康奈和康奈精神從父親手中傳承下來。
一雙皮鞋,兩代人。鄭秀康通過努力,改變了人們對溫州皮鞋的看法,如今,二代承父業,正在為這雙鞋賦予更多可能。
個人成就
鄭秀康先后榮獲“全國輕工業勞模”“全國優秀創業企業家”“全國十大杰出質量人”“全國用戶滿意杰出管理者”“中國品牌創新人物”“十大風云浙商”,蟬聯“溫州功勛企業家”等稱號。
2018年,榮獲“溫州改革開放40年重大影響力企業家”稱號。
社會公益
鄭秀康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累計捐獻財物達5000余萬元,多次榮獲扶貧先進單位、賑災捐贈慈善貢獻獎等稱號,是中華慈善國際互聯網救助中心發起單位之一。
人物評價
事事超前,敢于領先,創中國鞋王。
畢生奮斗,追求卓越,為一代楷模。
鄭秀康從34歲創業到現在的40多年時間,始終拒絕誘惑,堅守主業、堅守實業、堅守鞋業,他身上的匠心精神是很突出的。同時,鄭秀康身上具有很強的創新精神,皮鞋是溫州幾百年的傳統產業,鄭秀康是皮鞋這個行業的傳承者,也是創新者,對溫州皮鞋的品牌、品質、款式、文化等多方面,都起到了引領創新的作用。(浙江省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楊軼清評)
鄭秀康是溫州皮鞋第一人,也是溫州皮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胡宏偉評)
他高高昂起的頭像永記人心(浙江日報評)